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调研文集
青少年勤俭教育忽视不得
来源:    时间:2007年12月13日    编辑:班玛县管理员

  勤俭节约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为人、治家、兴国的根本。然而在小富即安、小富即阔不良思想的支配下,一些人错把消费变浪费,互相攀比,奢华成风,把节俭当寒酸。这股力量也冲击着校园,影响了学生,不少青少年更是将勤俭节约抛在脑后,这种现象应引起重视。
  现在许多孩子平时花钱大手大脚,穿要名牌,吃要高档,生日派对、同学聚会,更是动辄一掷千金。有些人尽管家庭拮据,也全然不顾父母的艰辛,照样出手阔绰,令人揪心。笔者对本市一所小学15名五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中了解到,每周零花钱在35元以上50元以下的有8名,占53.3%;50元以上的3名;20元至35元的有2名;10元至20元的1名;10元以下1名,其父母是下岗职工。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是理所当然的。但这并不等于就可以铺张奢侈,更不能丢掉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美德,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迫在眉睫的。为此我建议:
  抓好宣传教育。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栏等广泛宣传勤俭节约的美德,努力营造以“勤俭节约为荣,奢侈浪费为耻”的良好舆论氛围。组织开展学习勤俭典型人物活动。学校教育要充分利用历史上那些生动感人的故事和老一辈艰苦奋斗的动人事迹,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要发挥榜样和示范的作用。作为家长和老师,既要“言传”更要“身教”,自己要从小事做起。让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做到习惯成自然,并教育孩子珍惜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一支笔。
  多开展实践活动。勤俭教育必须通过劳动生产和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教育目的,勤俭品质的养成需要靠实践、靠体验,否则难以内化为个体的素质。家长应让孩子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整理自己的床铺、收拾好玩具以及洗涤、清扫等。儿童教育学家中岛博干的研究表明,孩子干家务活可以使他们有尽可能多的机会,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味觉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这些刺激信息传入大脑,便可形成智能,发展孩子的动作、语言和技能等能力。学校应当重视开展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劳动观和劳动人民的感情,形成勤俭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