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调研文集
关于班玛旅游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来源:班玛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时间:2012年02月16日    编辑:班玛县管理员

  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州旅游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班玛县旅游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扣“打基础、创品牌、树形象”的要求,统筹安排,扎实推进旅游资源普查开发工作,加大景区创建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增强旅游品牌培育,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今后旅游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旅游工作概况、做法及经验
  (一)班玛旅游资源概况
  班玛,藏语意为“莲花”,是“果洛柯森”的发祥地,这里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物产殷富、民情纯朴,具有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河和优美的风景。遮天蔽日的玛柯河原始森林、滔滔不绝的长江之源水、别具一格的藏家碉楼风情、独树一帜的红色旅游景点、古朴神秘的宗教寺庙文化景观构成班玛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在果洛乃至整个三江源生态旅游区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由于班玛县是省定贫困县,经济总量小,财力薄弱,加之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方式对文化旅游发展认识和理解有些欠缺,有意无意地、或多或少地忽略了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整个旅游资源基本上处于半开发或未开发状态,保持着“原生态”的味道,对当今旅游业“求知、求新、求异”的需求趋势有着极大的吸引力。现阶段由于对旅游业投入较少,导致县境内各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服务功能弱化,服务质量低、不规范,且档次不高,无法满足今后旅游业发展的要求。
  (二)班玛旅游发展趋势及潜力分析
  青海省第四次旅游发展大会明确提出要着力打造“三江源”生态旅游文化品牌,09年州委、州政府下发了《加快果洛州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央也出台了支持青海等四省藏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优惠政策,这使班玛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引来了千载难逢机会。班玛地处青海省最南部,处于三江源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地带,是“三果洛”的发祥地,是安多、康巴文化的结合部,具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历史底蕴,充满着浓厚的区域文化风情,境内有全省最大的玛柯河原始森林,历史悠久的白扎寺之塔林,全省独树一帜的红色旅游资源,古朴典雅的藏家碉楼,具有垄断性、唯一性、排他性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发展高原森林生态旅游的现实条件和载体。
  目前作为果洛州主要旅游胜地之一的玛柯河原始森林生态旅游景区于2009年12月31日获得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称号,它为班玛旅游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班玛任玉”这块旅游处女地得以走进人们的视线,引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目前,我们的消费正在由“吃、穿、用”向“住、行、游”升级,旅游需求进入高增长期,正从传统的游山玩水向“求新、求奇、求知”转变,从我县旅游文化资源的特征来看,正好适应了这种要求。只要我们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明确旅游发展的定位,坚持高起点规划,以规划为引领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要素市场建设和配套服务建设,提高旅游综合供能力,按照统一规划、体现特色的方针,把旅游项目与生态建设、文化建设、城镇建设融合起来。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扶持等手段,加大旅游宣传促销,把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资源展示给游客,班玛地区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青南地区“生态最好、环境最优、和谐发展、世人向往”的精品旅游区。
  (三)近几年所做的主要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旅游开发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2006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高原旅游名省的奋斗目标和基本思路,州委、州政府根据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出台了《加快果洛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指示精神,对全州旅游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和部署,县上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班玛县旅游规划领导小组、班玛县旅游资源普查领导小组、班玛县旅游项目开发领导小组等组织,及时指导和协调全县旅游发展相关事宜,破解发展难题,解决突出矛盾,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为全县旅游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2、发挥自我优势,明确发展战略
  《果洛州旅游总体规划》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果洛州发展旅游产业的思路和目标,即:围绕“两湖两峰一河一史诗”和格萨尔文化,突出生态旅游,着力打造“两圈一带”旅游线。这其中之一就是以久治、班玛两县为主的大九寨旅游圈。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在深入研究、细化各项工作措施的前提下,本着立足资源特色,发挥自我优势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了全县旅游业发展战略和思路,即:紧抓国家支持藏区文化旅游事业大发展的有力时机,立足班玛旅游资源特色,全力突显班玛旅游“两色三文化”特色。“两色”即:绿色的玛柯河原始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红色的红军沟景点(青海唯一的红色旅游景点);“三文化”即:藏家碉楼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格萨尔文化(果洛文化旅游的精髓)及果洛柯森发祥地文化。全力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宣传工作,依靠班玛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南融九寨、北望西宁,东邻年保玉则的区位优势,将班玛建设成为大九寨旅游圈中重要旅游目的地。
  3、认真普查县域旅游资源,深刻挖掘文化内涵
  近几年,在县旅游资源普查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县旅游局根据省州主管部门关于认真普查旅游资源,建立和完善旅游资源档案,搞好班玛藏区民族文化旅游宣传工作的指示精神,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对县域境内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普查工作,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全面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档案库,从工作年鉴到全县景区、景点、寺院、人物、动植物、花卉、民风民俗、神话历史传说、文化遗址遗迹、民族建筑、规划等系列共60多卷档案,4000余张资料图片,上万字的文字资料。通过努力,已勾勒出了班玛旅游的轮廓,初步建立起来班玛旅游发展的基石,为班玛藏区文化旅游业发展奠定了一个扎实的基础。
  文化和旅游是一种高度结合相互依赖的产业元素,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活力,没有旅游的文化就没有市场。文化产业可以通过旅游发展实现其产品的市场化并发展壮大;旅游产业可以通过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其文化含量。在深入挖掘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同时,十分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按照“大文化、大旅游”的理念,注重抓好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结合,提升旅游产品的内涵,提高产品的吸引力。班玛地处安多、康巴文化接合部,是藏族多元文化的集聚地和历史积淀区,藏传佛教各教派和谐共存、互助共生,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多元文化景观,在果洛宗教寺庙文化方面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另外,那星罗棋布的点缀在茂密原始森林中的藏家碉楼风情,是青海藏区难得一见的建筑文化奇观,现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班玛旅游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班玛又是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是红军长征在青海留下的唯一足迹,这是青海省民主革命时期党的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为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缅怀红军先烈们的丰功伟绩,班玛县政府于2005年7月1日正式建成开馆“班玛红色旅游展览馆”,迄今参观人数已达4000多人次,成为班玛旅游一大亮点。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我们始终将旅游景区开发与红色文化、藏家碉楼文化、格萨尔文化贯穿其中,两者紧密结合,为班玛旅游注入了浓厚的文化内涵,不断提升了旅游产业的文化含量,形成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资源共享、互为支撑、互为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发展机制,提升了班玛文化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4、景区创建成效显著,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自2009年来,班玛玛柯河原始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班玛县白札寺和多尕麻格萨尔王莲花圣殿景区荣获国家AAA级利用景区称号,成为AAA级旅游景区,为全县旅游业快速发展搭载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为县域旅游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全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投资130余万元的县城建筑物民族地域特色改造工作初见成效,展现了“果洛小江南”独的魅力;投资35万元的“班玛红色旅游展览馆”为班玛旅游增添了靓丽的风景线;2010年7月,投资140万元的班玛莲花藏家乐项目正式实施,将为班玛旅游餐饮、接待服务提供有力的支持;今年7月26日,班玛“红军走过的地方”、“百年古刹——白札寺”、“阿什羌寺”三处旅游景点举行石碑接牌仪式,标志着班玛旅游景点建设工作进入新的阶段,各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将有序展开。同时,建设4个旅游景点标识牌,一座大型户外旅游导览图。2011年10月,莲花塔、迎宾门改造工程全面完工,成为班玛标志性建筑。
  通过近几年逐步加大的通讯、环卫、标识牌等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班玛旅游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旅游接待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旅游人数和收入呈现逐年递增的良好局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5、狠抓宣传推介,扩大对外影响
  由于思想观念、经济基础、基础设施等条件的制约,我县旅游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旅游品牌知名度还不够响亮。为逐步改变这一现状,我县十分注重旅游宣传促销工作,先后编辑出版了《班玛旅游》、《莲花藏乡——班玛》、《班玛新纪元》、《班玛绒玉——红军走过的地方》等精美的宣传画册,还策划出版了《班玛风光—春夏秋冬》系列光盘,连续几届组团参加青洽会,旅游推介会和旅游文化产业专项展示会,通过这一系列的宣传和推介,极大地提高了班玛旅游的美誉度,对宣传班玛、提高班玛知名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近几年旅游工作取得的经验
  1、领导重视、关心、支持是旅游发展的关键。在旅游开发中,得到了州县党政主要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省州领导多次亲临景区一线,实地考察,指导旅游开发工作。县委、县政府将旅游开发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指导和协调全县旅游发展相关事宜,破解发展难题,解决突出矛盾,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为全县旅游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2、宣传工作要与时俱进。旅游经济是典型的“注意力”经济,是“眼球”经济,是形象产业,因而需要通过强有力的宣传推介,推动深度营销来吸引人们的目光。在宣传工作上,要创新思路、舍得投资,要利用强有力的宣传攻势,全方位的促销手段来提升旅游整体形象,促进客源持续增长。
  3、群众参与是旅游发展的基础。发展旅游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而带动一方群众过上富裕文明的生活。因而发展旅游业,当地群众的参与是不可或缺的,是这个地区旅游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发展旅游业需要的全社会的参与,在精神文明、人文素质、诚信建设等方面予以积极配合,才能为游客留下良好的印象。
  4、“生态优先,保护第一”是旅游开发的前提。由于地处三江源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地带,因而我们的旅游业经济首先是生态经济,一定要坚持以保护为主,科学开发,不能以破坏自然生态为代价,而是要体现原生态景观,切实找准旅游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最佳结合点、平衡点,实现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二、旅游机构、人员构成及经费落实情况
  班玛旅游局成立于2004年,属文体广电局的下属单位,现有人员5人,目前尚无编制名额。2010年6月,通过县上积极争取,在政府机构中单设了旅游局,为县政府组成部门,加强了旅游组织机构建设,强化了旅游局的行政职能,目前各项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正常办公经费、车辆经费等按照其他单位通过财政预算落实,能够正常开展日常工作。目前,每年落实了30万元的旅游发展基金,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机构和经费保障;旅游专项规划、十二•五规划进展顺利,旅游招商引资项目库筹建完善。
  三、旅游规划编制情况
  (一)《班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编制工作如期完成
  今年年初,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安排,按照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县旅游局积极组织人员,于5月份完成《班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编制工作,内容涉及交通、旅游标识牌、环卫设施、景点建设、电力通讯、旅游接待、旅游服务等方面,共编制上报项目资金达58826万元,明确了我县旅游资源的开发重点,为加快我县旅游业提供了积极的项目支撑。
  (二)《班玛旅游“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进展顺利
  为做好下一步旅游工作,县上提前谋划、尽早动手,安排专人负责,于8月初完成《班玛旅游“十二•五”发展规划》文本初稿编制工作,现正进入审查复核阶段。
  四、今后旅游发展的思路
  班玛是果洛州旅游业发展条件最为优越的地区,其绿色旅游资源引人入胜、红色旅游资源久负盛名、多元文化景观异彩纷呈、碉楼建筑文化独树一帜、格萨尔文化源远流长、旅游区位优势明显。根据果洛州旅游发展规划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划,一是围绕国家支持藏区文化旅游事业大发展的有力时机,立足班玛旅游资源特色,全力突显班玛旅游“两色三文化”特色。“两色”即:绿色的玛柯河原始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红色的红军沟景点(青海唯一的红色旅游景点);“三文化”即:藏家碉楼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格萨尔文化(果洛文化旅游的精髓)及果洛柯森发祥地文化。二是全力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紧紧抓住国家扶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有关部门结对帮扶的有力时机,围绕游客“行、住、游、吃、购、娱”等环节,加大立项目、跑项目、争项目、落实项目的工作力度。不断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使我县旅游硬件设施建设在3-5年内取得新的突破,旅游接待能力得到根本性的提升,重点抓好红军走过的地方、白札寺、格萨尔王莲花圣殿、佐姆温泉、灯塔藏式碉楼景区的建设。三是加强宣传促销,扩大对外影响,旅游经济是典型的“注意力”经济,是“眼球”经济,是形象产业,因而需要通过强有力的宣传推介,推动深度营销来吸引人们的目光。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创造一切条件,进一步强化宣传理念,丰富宣传手段,利用各种媒体网络全力促销班玛,提升班玛旅游整体形象,扩大旅游产品和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客源持续增长。四是抓紧总体规划和旅游景区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工作。规划是建设的蓝图,是确保旅游业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旅游发展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按照“统筹规划、优化资源、合理开发、培育精品”的要求,制定高起点、高水平、高品位的旅游发展规划,以便为招商引资、项目申报奠定基础,为今后我县旅游景区建设提供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五是树立经营理念,创新投资和经营管理机制。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格局来发展旅游业,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拓宽融资渠道,搞活经营机制,鼓励和引导农牧民群众通过开办藏家乐、合作旅行社等方式参与到旅游行业。
  五、当前旅游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经过近几年时间的努力,全县旅游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召开全州旅游工作会议以后,全体旅游工作者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创新工作方法,采取有效措施,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计划。但也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建设投入不足,投资渠道单一,难以保障旅游活动的顺利开展。二是旅游项目落实进展缓慢,争项目、跑项目、落实项目的力度还不够。三是旅游部门机构建设还没有完全理顺。四是旅游宣传载体、促销手段单一,无法形成持续的、强有力的宣传攻势。五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旅游可进入性差,旅游接待、服务、餐饮建设落后,无法满足现代游客的需求。省旅游局今年颁发的玛柯河原始森林国家AAA级景区牌面临“无处可挂”的境地,影响了我县旅游业的整体形象。五是旅游从业人员业务能力较差,缺乏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
  六、今后的工作打算和建议
  旅游业是个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地处三江源核心区的班玛,自然风光绚丽、人文历史悠久、旅游资源独特,是果洛柯森的发祥地,境内有全国海拔最高,青海面积最大的玛柯河原始森林,有全省唯一的红色旅游景点——“红军走过的地方”、有全省独一无二的碉楼文化景观……这些资源都是班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需要我们积极培育,积极引导。由于旅游产业的特殊性,投资需求量大、投资周期长、效益期显较长,因而他的发展依赖于强有力的人才、资金、科技的保障,依赖于全社会的参与。
  首先,加强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增加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二是增加资金投入,拓宽投资渠道,利用国家支持藏区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有利契机,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资金支持,制定和完善鼓励社会资金融入旅游业的优惠政策。三是利用上级部门的支持,做好项目落实工作。四是聘请专业的规划团队,做好班玛旅游景区控制性详规工作。五是做好与省内外媒体的交流工作,利用一切机会做好旅游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