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三会 > 会议文件
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10月20日班玛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县人民政府县长刘正伟
来源:    时间:2016年10月20日    编辑:汪海林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0月20日班玛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县人民政府县长  刘正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十二五”工作回顾

“十二五”期间,是班玛经济社会发展经受重大考验、实现重大突破、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了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十二五”圆满收官,“十三五”开局良好。特别是双拥、经济目标考核、教育等18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省州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一)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3.14亿元,是2010年的1.85倍,年均增长10.98%;人均生产总值1.12万元,是2010年的1.61倍,年均增长10.05%;财政收入4007万元,是2010年的7.62倍,年均增长50.11%;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761.22万元,是2010年的6.22倍,年均增长21.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91亿元,是2010年的2.83倍,年均增长23.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54万元,是2010年的1.68倍,年均增长1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万元,是2010年的1.89倍,年均增长13.5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203元,是2010年的1.95倍,年均增长14.34%;金融机构各项存款10.16亿元,是2010年的5.15倍,年均增长15.23%。

(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五年来,累计投资26.85亿元,建设项目410个,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在项目建设中,落实县级干部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加强项目质量管理,一大批关乎改善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项目得到顺利实施,重大项目建成已投入使用,并发挥效益。一是道路交通建设方面投资3.91亿元,修建55条主干线公路、60余座桥梁建设工程,解决了农牧民群众“出行难”的实际问题,有效改善了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水利建设方面。投资1.01亿元,加大了全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了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直接受益人口达2.71万人。三是能源资源开发方面。投资2.72亿元,建成多贡麻水电站;投资1.31亿元,实施网外三县电网改造工程,基本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四是通信设施建设方面投资1100万元,实施无线宽带网络工程,覆盖了乡村寺院无信号区域;投资900万元,建设3G基站工程50余座,县城、乡镇驻地及群众集聚地实现了3G网络覆盖率100%。五是对口援建方面。积极与上海市、国家林业局、西宁市对接,争取援建资金项目支持,落实上海市对口支援项目共23个,累计投资1.11亿元;落实国家林业局对口支援项目共10个,累计投资6710万元;落实省内结对帮扶资金共1168.21万元,有力支撑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六是寺院基础设施方面。投资1544.72万元,建成多贡麻寺等通寺硬化路7条;投资1151.61万元,建设23座寺院综合服务站;投资882.51万元,实施寺院危房加固、电路改造等工程,23座寺院通讯、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

(三)现代农牧林业取得新成就。五年来,依托我县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确定“生态优先、农牧固本、林业主攻、文旅带动”的发展思路,付诸实施,初显成效。一是农业持续发展。五年来,粮食增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一大批强化农业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已建成使用。投资1903.51万元,建设蔬菜种植温室140个,江日堂高原绿色有机蔬菜园成功种植,种植规模逐年扩大,由种植单一功能向种植、养殖、加工、观光体验等多功能融合发展;发放农机补贴55万元,农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稳步增长,农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7800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1.03亿元,年均增长6.32%。二是生态畜牧业稳步发展。“十二五”末存栏各类牲畜20.74万头(只、匹),牲畜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增长到22.5%、20.81%、18.52%,牧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6000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9124.53万元,年均增长5.58%。投资952万元,建成犏牛繁育基地1个,奶牛(牦牛)养殖基地1个;投资540万元,建成25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合作社运行良好,效益初显。是林下经济异军突起。发掘藏雪茶等优势资源,筹资1260万元种植藏雪茶1.45万亩,建成全省首个万亩藏雪茶基地;投资1500万元的藏雪茶产业园即将建成,藏雪茶实现批量生产,藏雪茶通过有机产品和地理原产地产品标识认证,开辟了群众增收的新路子。掌握了羊肚菌人工培育技术,野外人工种植紫贝母、大黄、蕨麻试点工作获得成功。通过参加青洽会、上海国际茶叶博览会的展销,使藏雪茶、羊肚菌等雪域珍宝博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四)新型城镇化迈出新步伐。五年来,累计投资22.45亿元,实施了污水、垃圾处理和亮化、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0.31%,年均提高3.7个百分点。

(五)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五年来,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每年用于改善民生财政支出达70%以上。一是教育事业加速发展五年累计投入1.51亿元,实施了校安工程、教师周转房和标准化学校建设等项目,学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选派教师1381人次参加国家和省州县级各类培训,师资力量进一步加强,教师结构不断优化。落实“1+9+3”资助政策,“两基”成果不断巩固,教育质量逐年提升,2015年在全州统考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二是卫计事业稳步发展。加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基本建立,疾病预防保健控制工作全面加强。投入1.46亿元,实施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业务用房建设项目,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2.56万人,建档率达92%。免费手术治疗白内障患者800余人。县财政拿出30万元专项资金开展包虫病等预防宣传工作,并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联合举办了“三江源包虫病救治公益项目”,县医院增加了包虫病预防治疗业务。协调上海市青浦区开展医疗援助活动,在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设施、管理水平、诊治能力、服务功能和人才培训方面得到了大力支持。三是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全面落实“五保”、孤儿、“三无”人员及重点优抚对象供养政策,发放城镇农村低保、五保户供养金、遗属补贴等各类资金5904.44万元,最低生活保障得到有效提升。投资4544万元,实施新增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和综合福利中心等11个改扩建项目。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体系和民政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 %。四是文化旅游事业有序发展。大力繁荣文化事业,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1个;加强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6%和98%;投资2000万元,建成了9个乡镇文化站、32个村文化活动室;投资1500万元,对县体育馆、体育场以及社区体育健身场所进行改扩建;投资1050万元,实施红军沟基础设施项目和班前村藏家碉楼驿站改造工程;先后举办了班玛县古村藏寨暨格萨尔文化旅游节、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火炬传递活动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专家学者班玛行等大型活动,文化品牌打造取得新进展。积极举办群众性文艺体育活动,班玛县锅庄队在2015年全国第四届锅庄比赛中荣获了第一名,并在2016年全国锅庄舞大赛总决赛中荣获特等奖、最佳编排奖,赴京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演出。全方位、多层次宣传了班玛,中国最美藏乡----“三色班玛”品牌走出了州门、省门。游客2010年的1.23万人次增加到2015年的7.51万人次,年均增长70.91%。旅游收入从2010年的649.41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4494.41万元,年均增长76.81%五是住房保障推进有力累计投资1.12亿元,完成了1650套各类城镇住房和配套设施建设,实施农村奖励性住房和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共452套,游牧民定居工程3124套,建设干部周转房513套,城乡住房逐步实现了从“有房住”到“住得好”的历史性转变;投资932万元,实施“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完成灯塔乡忠智村等8个村的建设任务,乡村面貌得到极大改善。六是全力推进扶贫攻坚。累计投资3.68亿元,实现了8150人的稳定脱贫,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达3031.31元,贫困发生率从2010年的48%下降到2015年的21.71%。

(六)生态保护建设取得新成效。五年来,全面实施国家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天保工程、退耕还林等工程。投资2.3亿元,实施国家天然草原退牧还草、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草原生态直补等项目,完成黑土滩治理8.77万亩、草原有害生物防控88.44万亩,划定了禁牧区228万亩、草畜平衡区449.31万亩,核减超载牲畜9.78万(只羊)单位;投资1.79亿元,实施9个乡镇32个村游牧民定居建设任务3124户和游牧民定居配套草原新帐篷项目2363户。投资1.21亿元,实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建设、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等项目,全县林地面积达到418.6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1.68%。经多方努力玛可河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得到国家林业局的批准。深入开展义务植树、街道绿化和庭院绿化活动,共种植各类苗木60余万株。

(七)社会管理得到新创新。五年来,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了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流动人口管理得到加强,社区管理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妥善处理资源开发、草山地界等矛盾纠纷,及时化解调处矛盾纠纷802件,有效预防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强化道路交通、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的监督检查,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广泛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各民族大团结的良好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深入开展寺院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了广大僧侣的中华民族意识、国家意识、法制意识、公民意识。

(八)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新推进。深入推进文明班玛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乡村、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创建省级文明单位8个,州级文明单位8个,县级文明单位21个。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大力提升。

(九)政府形象得到新提升。始终把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作为努力方向,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自觉接受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复率均为100%。“六五”普法工作顺利完成,公民法制观念明显增强。坚持依法行政,完善政府决策规则和程序。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专题教育,从严从实整治“四风”和慵懒散奢、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干部作风得到明显改进。

五年来,国防教育深入人心,民兵预备役工作不断推进,双拥共建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县称号。金融、电力、通信、保险等行业主动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统计、审计、工商、税务、科技、残联等工作取得新进展,省、州驻县单位工作取得新成绩。各乡镇根据本地实际,发挥优势,突出特点,创新思路举措,工作亮点纷呈,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年的光辉实践,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我们深深体会到:

必须始终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班玛的前提。“十二五”期间,我们始终坚持运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科学发展的理念、科学发展的方式谋划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并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符合班玛实际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发展措施,促进了全县经济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实践证明,只有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才能实现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文明进步的有机统一。

必须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这是我们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班玛的核心。缩小差距、改变面貌要靠发展,为民谋利、改善生活要靠发展,巩固安定团结和谐的局面更要靠发展。“十二五”期间,我们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水、电、路为重点的各类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制约班玛发展的“瓶颈”因素逐步得到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得到全面夯实。实践证明,只有进一步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才能推动班玛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必须始终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是我们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班玛的关键。民族团结是全县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十二五”期间,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大力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县各级干部团结协作,各族群众和谐友爱,形成了共同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实践证明,只有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促进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才能让班玛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必须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这是我们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班玛的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是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前提。“十二五”期间,我们坚持正确处理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紧紧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深入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社会管理创新等重点工作,逐级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形成了抓稳定的强大合力,巩固和维护了安定团结的良好政治局面。实践证明,只有把维护稳定作为硬任务,第一责任,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才能推动班玛在社会和谐的进程中实现长治久安。

必须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我们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班玛的目的。民生凝聚民心,民心关乎和谐。“十二五”期间,我们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突出让全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多措并举,加大力度,加快建设民生工程,全面加强民生工作,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广大农牧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实践证明,只有突出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让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新班玛的繁荣进步。

各位代表,在“十二五”期间我们攻坚克难、爬坡过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夯实了我县发展的基础,鼓舞了社会各界的士气,坚定了全县上下的信心。这些成绩的取得,源自于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归功于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班玛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自身建设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收支矛盾加大,各类风险相互传递、还在积累。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服务业占比低,城镇化水平低,创新能力不足,农业持续增产、农民稳定增收难度增大,一些领域体制机制障碍仍然较多。三是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层次底下,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还存在薄弱环节。四是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还不到位,政府公务人员思想观念、工作作风、能力素质与形势要求和人民期盼还不适应。对此,我们一定勇于担当,认真解决,决不辜负人民期望!

      “十三五”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根据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四个全面”战略部署以及“五大发展理念”,以改善民生福祉为主题,以保护生态、发展绿色经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主线,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力推进“三色”班玛建设目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发展条件,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增强发展动力,加快城镇化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旅游业发展提升服务业水平,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和法制建设,提高发展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奋发有为、励精图治,为建成经济更具活力、文化兴旺繁荣、社会和谐有序、生态平衡持续、生活富裕幸福的新班玛而努力奋斗!

总体思路是:按照县委“1161”的总体目标和战略定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推进,突出特色,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奋斗目标是:与省、州重大战略部署紧密衔接,到2020年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5年翻一番,达到全州平均水平,通过五年的不懈努力,建成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居民收入大幅增加、社会治理明显加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新班玛,与全州、全省乃至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今后五年,我们着重抓好以下工作,总体上实现“七新”。

(一)开启生态建设新篇章。牢固树立“生态第一”理念,依托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着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自然生态安全体系,着力打造林业生态县。一是抓好生态保护建设。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三江源二期工程有利时机,继续抓好退牧还草、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快生态系统恢复,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生态保护建设成果。全面落实公益林补偿和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促进生态平衡向良性循环发展。加快国有林场改革步伐,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提高森林覆盖率。大力实施见缝插绿和通道绿化行动,加大种植藏雪茶、云杉等植树造林力度,努力把班玛县的森林与玛可河林区连在一起,融为一体,加快林业生态县建设步伐到2020年,黑土滩治理15万亩,毒杂草防治10万亩,草原鼠害防治794万亩,草原灭虫90万亩。二是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加强环境监控,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和污染问题查处力度,提高综合环境质量,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大县城、重点交通沿线、村社、寺院和城乡结合部、旅游景区等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力度。投资3300万元,改造全县供热管网,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整治规范砂石场。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全覆盖,集中养殖环保防污设施全覆盖,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

(二)增强县域发展新支撑。实施“基础提升工程”,谋划和实施一批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着力构建覆盖城乡、功能配套、适度超前、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强化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一是交通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以赛来塘镇为中心,连接八个乡的骨干交通基础设施,积极争取班玛县通用机场建设项目,努力开通航班。着力推动花久高速公路延伸至班玛项目,实现班玛高速公路的“零突破”。实施村道、乡道、县道等项目,建成标准级三级通乡柏油路,加强寺院道路、旅游公路、农村公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内部交通网络,构建方便、快捷、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服务体系。二是能源体系建设。积极配合实施好果洛联网工程班玛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扩大电网覆盖面。加强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和太阳能开发利用工作,切实解决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县分户电源的全覆盖。三是水利体系建设。以境内玛柯河、多柯河、克柯河三大流域为重点,着力实施县城和八乡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多贡麻水库除险加固等一批防洪抗旱减灾项目,切实增强全县防洪抗旱减灾能力。加强重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解决八乡一镇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坡耕地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山洪地质灾害治理等水土保持工程,启动赛来塘镇周边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第三期工程。加大投资2.01亿元的岷江流域防洪治理项目争取力度,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四是信息体系建设。着力实施电信网络、移动网络、联通网络和全县八乡网络光纤建设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做好4G网络建设,城镇地区普及光纤入户,农牧区实行光缆入村,普及高速宽带,加快重要公共区域无线局域网覆盖,全力建设“宽带班玛”、“智慧班玛”。力争到2020年,力争实现网络光纤在八乡一镇的全覆盖。实施电子政务建设等项目,实现县、乡两级电子政务内外网的全覆盖,推进乡镇与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推进电子商务、电子农务、数字文化共享平台、智能交通管理等网络系统建设,全面拓展信息化应用。巩固扩大电信、有线电视等信息服务平台,使广大干部群众普遍享受信息服务。力争到2020年,实现县城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并逐步向牧区延伸。推进通信村村通工程和乡乡通邮工程,着力解决边远乡镇和村社不通程控电话和通信通邮条件差问题。

(三)培育优势产业新体系。实施“绿色产业崛起工程”,着力推进传统畜牧业向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转型,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扶持发展特色生态工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新体系。一是特色农牧业。继续实施“农牧固本”战略,全力打造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牧业,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力争到2020年,母畜比例达49%以上,力争新建畜用暖棚8684户106万平方米、畜圈113处11.31万平方米、人工饲养基地8684块4.342万亩,使牧区拥有120平方米暖棚的牧户达到100%。冬春草场基本实现划区围栏,围栏覆盖率达到70%以上。依托各乡镇现有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培育和扶持较为规范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牧民组织化水平,每年对2-3个贫困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实施产业化提升等项目,争取亚尔堂、灯塔乡的7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获得省级扶持。加快构建现代畜牧业经营体系,鼓励发展专业大户、牧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牧场等经营主体,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养殖业,向畜牧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加大对农牧业保险支持力度,推进藏羊、牦牛政策性保险工作,全面建立政策性农牧业保险。建设县城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产品展销中心,做好合作社产品销售工作。二是特色种植业。积极发展多层次多种类的立体林业,重点发展菌、药、茶,打造“中国藏雪茶之乡”。继续推进万亩藏雪茶基地建设,不断扩大藏雪茶种植面积和规模,加强种植后续管理和维护,推进品牌建设,促进藏雪茶产业发展。力争到2020年,种植藏雪茶面积达到3-5万亩,藏雪茶生产加工产量达到4-6万公斤。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大力发展羊肚菌温棚种植及其他菌类的中低温种植,加大菌类产品的统一包装和品牌创建,提高产品附加值。依托本地丰富的大黄、虫草、贝母、秦艽、黄芪等中藏药材资源,积极争取科技、农牧等部门的项目资金支持,大力发展中藏药种植业,把吉卡和达卡两个乡培育成大黄、蕨麻种植基地积极发展饲草产业,饲草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以上。增加温棚蔬菜种植面积,扩大无公害绿色产品生产规模,打造全州重要的蔬菜种植加工基地,建成高标准日光节能温室100栋,积极引进技术和人才,提高蔬菜产量,增加蔬菜品种,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解决全县“吃菜难”的问题。力争到2020年,全县蔬菜自给率达到80%。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种植结构,着力发展青稞、马铃薯种植,在江日堂、亚尔堂、灯塔逐步扩大优良青稞种植面积至5000亩,努力提高亩产量,重点推广班玛黑青稞品种。三是特色生态工业。以藏文化产业园、绿色产业园为平台,依托班玛各类特色畜牧业资源和传统工艺技术,加大扶持和引导力度,实施“六小特色精品工业”培育计划(即着力扶持和发展畜产品加工、藏雪茶加工、民族用品及工艺品制作、菌类加工、中藏药材加工、水产业等特色生态工业),着力推进农畜产品的质量认证和富有班玛特色的农畜产品品牌培育等工作,推进班玛特色生态工业发展。四是现代服务业。加大对现有住宿餐饮业企业的整合和管理力度,扶持和发展一批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中高档住宿和餐饮业。结合旅游业发展,着力打造具有班玛特色民族商贸一条街,本土藏餐、青海特色小吃、川味饮食一条街等特色饮食街区。促进现代物流、商贸流通、住宿餐饮等产业快速发展,健全与班玛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五是特色旅游业。以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和景区(景点)建设为基础,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观赏性、参与性和体验性,以玛柯河、多柯河流域自然生态景观为重点,综合开发高原观光、户外探险、玛柯河漂流、休闲娱乐等项目。依托藏文化产业园建设,深度发掘、传承及开发唐卡、石刻、藏香、藏药、服饰等工艺美术产品和藏戏等文化演艺产品,大力发展藏文化产业。充分发挥独特的藏家碉楼风情优势,以灯塔、亚尔堂乡的藏式碉楼为重点,开发乡村旅游富民项目发展高原乡村旅游。依托森林、山地、草原、湿地、水体、民居、文化等资源,着力打造自驾、自助、自游、赛马、漂流、穿越、徒步等专项旅游产品体系,适应日益多元、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力争到2020年,全县旅游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分别达到16.31万人(次)和1.31亿元,从业人员达到500人以上。六是现代物流业。加快现代物流站场体系建设,着力推进现代物流园区建设,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创建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带动班玛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新建县城综合贸易市场、中藏药材及土特产品集散交易市场、活畜交易市场、赛来塘综合农贸市场等4个市场。

(四)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优化发展思路,科学确定城乡功能分区、开发边界及用地结构,全力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高原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促进城乡建设有序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一是完善城镇体系。以完善城镇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推进赛来塘镇(含江日堂乡)一级中心城镇,灯塔、吉卡、多贡麻3个二级中心乡镇和亚尔堂、马可河、达卡、知钦4个三级一般乡镇建设。力争到2020年,形成“中心城区中心乡(镇)一般乡(镇)”的三级城镇体系,城镇化水平达到24.41%,城镇化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1500万元,城镇化水平年均递增3.66个百分点。二是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运营好三色班玛城乡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推进融投资步伐,加快完善县城给排水体系,实施县城自来水厂改扩建、给排水管网建设、污水处理等工程,不断提高城镇供水保障能力。力争到2020年,全县城镇供水能力达到13万吨/日,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9%。加快实施城镇集中供热工程,县城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85亿平方米,实现城区集中联片供热。加强城镇道路建设,形成便捷、通畅的城镇交通网络,提高城镇道路通行能力。加快青少年、老年、妇女儿童文体科教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镇文化生活质量。实施城镇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着力推进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县城景观建设,对新建小区广场进行美化和基础设施配套,增加城镇雕塑和园林小品,提升城镇品位。着力加强赛来塘镇旅游接待设施建设,增强旅游集散的能力,营造宜居宜游的健康舒适环境。三是推进城镇住房建设。加快廉租房建设、危改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保障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力争到2020年,全县新增住房面积4.37亿平方米,建成一批社区服务完善的住宅小区。强化物业管理,建立多元化、社会化物业管理服务体系,扩大物业管理覆盖面,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四是提高城镇管理水平。不断深化改革,成立城市管理局,健全城镇管理长效机制,加大城镇执法管理力度,深入开展城镇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严格落实机关单位、商业铺面门前“三包”责任制,按照县城风貌改造总体要求,进一步规范沿街铺面外观。加强市政设施巡查检修,提高市政设施使用率。加强社会公德、文明行为宣传教育,增强居民热爱城镇、建设城镇的自觉性,努力营造城镇建设管理的良好氛围。

(五)开辟民生改善新路径。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着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一是抓好精准脱贫。把扶贫开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突破口,坚持政府扶持与群众自力更生相结合,抓住关键,精准识别、精准发力,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确保2019年实现整体稳定脱贫,2020年巩固提高,全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惠农政策扶贫、项目扶贫、社会扶贫多方力量和多种模式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新格局。按照中央“四个一批”和青海省“八个一批”(发展生产、外出务工、生态补偿、资产收益、易地搬迁、教育培训、社会保障、大病救助)的精准扶贫要求,因地因人开展帮扶。整合扶贫资金,实施“八大重点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扶贫安居、特色产业增收、金融支持扶贫、能力素质提高、社会保障扶贫、生态环境改善。抓好贫困村水电路、户用能源、广播电视、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落实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后期扶持政策,逐步变生活帮扶为生产帮扶,统筹解决好转产转业的农牧民长远生计问题。根据统一安排部署,对贫困人口中符合低保标准兜底条件的实现应保尽保。加强对脱贫攻坚的组织领导,强化扶贫攻坚考核考评机制、问责机制,同时加大社会帮扶力度。确保到2019年,努力解决全县1400户、贫困户5279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增加群众收入。按照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创业扶持工程,认真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生态移民和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就业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扩大就业和积极就业的税收减免、社保补贴、小额贷款等各项优惠政策,鼓励扶持劳动者自主创业。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落实就业培训补贴政策,实现初高中未就业毕业生职业技能技术培训全覆盖,努力提高劳动者特别是农牧民的就业创业能力。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和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制度,以实施生态补偿机制为契机,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有计划地组织农牧民外出务工,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鼓励发展服务业、小规模加工业,努力增加更多就业岗位,使更多劳动者通过参与经济活动获得收入。力争到2020年,完成对所有适龄劳动力的培训,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000人,转移农牧区劳动力1万人次以上,完成各类技能培训2500人,完成创业培训250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4.18万元和1.09万元。三是强化社会保障。完善和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及生育、失业、工伤等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提高全民医保成果,深化医保付费方式改革,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职工大病保险政策,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力争达到75%。力争到2020年,全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99.5%,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保持在98%以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达到99%,失业保险参保覆盖面达到97%,工伤保险参保覆盖面达到95%,适龄人群生育保险参保率达100%。四是均衡公共教育。积极落实中央和全省支持藏区教育发展政策,全面贯彻果洛州委州政府《关于促进果洛教育事业跨越发展的意见》,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全面普及15年免费教育,力争到2020年,教育发展水平达到全国民族地区平均水平。抓好农牧区“控辍保学”,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完善义务教育学校配套设施和教学设备,逐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力争到2020年,达到每个乡都有一所三年制“双语”幼儿园,幼儿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坚持把双语教育贯穿始终,从幼儿园抓起,实施双语特岗教师计划和中学理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协调联系,继续扩大省内外异地办学规模。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努力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强力推进骨干教师重点培养机制,加大校长人才储备库建设力度。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加快乡镇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五是改善医疗条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体制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面提高基本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和应急救治体系建设,有效遏制包虫病、结核病等传染病、地方病。建立急症和慢性病差别化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县级公共综合医院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建设,落实慢性病分级诊疗制度。加强重大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和残疾预防与康复服务,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业应急能力。实施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计生服务人员培训培养计划。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力争到2020年,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使全县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和医疗卫生服务,健康主要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六是培养各类人才。认真贯彻实施科技创新人才驱动战略。强化科技培训、科技示范及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科技知识普及应用,提高全民科技素养,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大力引进和推广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深入实施农牧业科技入户工程。加强科普宣传力度,大力普及科技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高全民科技法规意识。力争到2020年,科技培训、科普宣传覆盖面年均达到35%以上,力争实现每户有1个科技明白人,每个村有2-4名以上的科技带头人。精心组织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强农牧区实用人才、乡土人才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畜牧兽医、特色产业和重点行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进一步理顺人才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完善全员绩效考核办法,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突出能力建设,借助党校等平台,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全面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七是丰富文化生活。加强基层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鼓励和支持民间藏戏团社积极创作文化产品,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挖掘全县藏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资源,创排文化旅游结合的文艺精品,积极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建立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牧)家书屋等重点文化工程有效合作机制,强化广播影视服务功能,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统筹规划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加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快体育活动场馆、县级全民健身中心、足球场建设。建设便民利民的玛柯河文化体育公园、乡镇全民健身广场、行政村全民健身站、社区全民健身点,各寺院配备体育健身器材。以增强人民体质为目标,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不断推进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六)创建和谐稳定新局面。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加强社会治理创新、依法治县和维护稳定工作,夯实基础和基本,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一是加强社会治理。紧紧依托红军沟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提高农牧民综合素质。开展“文明村镇”和“五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提升全县社会文明水平。发挥乡规民约的积极作用,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加强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二是创新社会治理。进一步丰富和提升“班玛经验”,努力打造“班玛经验”升级版,深入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实现城乡网格全覆盖。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机制,落实信访工作各项制度,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健全维护社会稳定预警机制。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强化产品质量特别是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制。三是促进民族团结。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把寺院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把符合条件的僧人纳入新农保、医保、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等社会保障范畴,切实加强寺院社会管理工作。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促进各民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帮助、相互欣赏、相互学习,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七)提高政府自身新活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行政环境、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切实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满意度。一是严格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加强政府法制工作,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创新行政执法方式,提高行政执法水平。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认真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二是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建立健全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改进政府监管,制定和执行统一、权威、系统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优化政务服务,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县、乡二级政务服务平台,实现行政审批的高度集约化。积极推进“互联网+”智慧政务建设,实现公共服务信息互通共享。三是落实从严执政。创造更优的干部成长和工作环境,激发政府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的热情,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政府工作高密度、全过程督查、监察和审计全覆盖机制。加大绩效考核和追责问责力度,强化日常性、过程性考核,着力解决政府工作人员不作为问题,形成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优良作风。加大违纪查处力度,坚持“一案双查”,坚决查处“四风”和腐败问题。四是推进法治建设。全面实施“七五”普法工程,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突出公正司法,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全面推进“阳光司法”,以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廉洁。加强和规范法律服务,健全完善法律服务体系,拓展法律服务领域、方式和功能,积极为各领域提供法律服务。

各位代表,“十三五”规划为我们描绘了今后五年班玛的发展蓝图,全县各族人民要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和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同推进富裕文明和谐新班玛建设事业而努力奋斗!